本文指出了我国汽车衡研制的趋势,分析了该设计思想与国际汽车衡技术 法规的背离,进而提出了影响量对汽车衡研制设计及试验评价中对主要计量参数的制约。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汽车衡的研制方向有这样二种 趋势,一者,最大称量Max)越来越大,检定分度数 亦越拉越大;二者,最大称量越来越大,检定分度数 (n)保持相对稳定。对于后者,国际和我国非自动衡 器技术法规没有明确的限制规定,不过,从实际情况 来看,它要受到外界许多使用条件的制约。我们可 以设想,一台200t的汽车衡称量的载重汽车,在自己 单位的规定区域内尚可活动,要上单位外界的普通 或高速公路可能就要受限。这方面国家有专门的法 规,也就是说,需这种大吨位的汽车衡称量的载重汽车 活动的区域是很有限的,仅适应较为特殊的情况。 除非你将其仅做小称量使用,那么做Max如此大的 汽车衡其不就没有意义,是浪费吗?
这里我们给出几种近来常见的汽车衡的类 型。过去的汽车衡最大称量MaX) 一般不超 过30t,检定分度值e) 10kg,检定分度数n=3000。通 过给出的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上面提出的二种汽车衡研制变化趋势。
2.影响量的制约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欲获得 被测对象的值,其测量结果会受到其他非被测量-- 影响量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测量结果失真。通过 衡器称量被称物时,常常主要受到温度、湿度、时间、供电电源和倾斜等诸因素影响。因此,衡器的研制 者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在汽车衡的制造过程中,要对称 重传感器做零点温度和零点灵敏度的补偿,蠕变的 修正;对称重指示器做电源变化、湿度及综合影响的 补偿与修正;衡器整机安装水平调节装置和水平指 示器等,这些技术措施与手段的实施,都是为了消除汽车衡称量时上述影响量对称量结果的作用。
尽管从上述补偿的绝对意义上说,上述影响量 对汽车衡设计的最大称量Max),检定分度值e)和检 定分度数n)不能构成限制。但我们要知道,任何技 术措施和手段的实施都意味投入的增加,意味着产 品成本的提高,这就是每个汽车衡研制者不能不首先 考虑的问题。反之,如果舍不得投入,那研制出大称 量高吨位、检定分度数大的汽车衡的计量性能就可能 勉为其难了。
3.技术法规的要求
上面本文主要从一般影响量的角度来分析了汽车衡研制最大称量:Max)及检定分度数n)等受到的 制约,下面我们转入其他影响量和制约因素对汽车衡研制这二个基本参数的影响。这方面,汽车衡国际和 我国技术法规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里我们把影响量分为一般影响量和其他影响 量及制约。
关于其他影响量和制约因素,技术法规是这样 提出了要求的其他的影响和制约,诸如振动、大气中 水汽凝结和气流、机械的约束和限制等方面,如果认 为它们是汽车衡预期工作环境的正常特征,则需要在 这些影响和制约下,汽车衡应符合技术法规计量和 技术的全部要求,不管是通过设计使汽车衡能在这 些影响下正确地运行,或是通过保护使之免受他 们的影响。
对于安装在室外,而无恰当的环境防护措施的 衡器,如果其检定分度数n太大,则通常是不能满足 技术法规计量和技术的全部要求。因此,一般n值 不应超过3000,对安装的公路衡器或轨道衡,其检 定分度值e还应不小于10kg。
这个限制也适应于多节组合衡器或多范围衡器
的各个称量范围;或多分度衡器各个局部称量范围。
技术法规的要求使人不难想象,一台安装于室 外最大称量60t,检定分度数6000的汽车衡, 四季的雨雪冰霜,风吹雨打之下,很难正常工作;就 是无时不在的气流变化,也会影响汽车衡示值的稳定 和量值的准确。树大招风,大型载重卡车在风的作用 下会产生不小的力,使汽车衡示值变化,容易引起买卖 双方的贸易纠纷。
4.顾客是关注的焦点
有些汽车衡生产厂家说,汽车衡主要技术参数值是 用户提出,在现时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我们不得不 为之。
我国汽车衡的大、中型企业巳经基本通过了 IS09000 认证。顾客是组织关注的焦点,是国际质量管理体系 的最基本的原则。
不过,我们还不应该忘记ISO 9000的其他原则 和规定。其中,体系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重要的 一项。
汽车衡的技术法规是由国内、外称重技术等方方 面面的专家制定。相对衡器的用户,他们对衡器的控 制原则和要求更能反映世界各国顾客的利益,更能 反映大千世界和社会的需求。
汽车衡国际和我国技术法规的要求富有弹性,合 情入理,非常有说服力。它并没有绝对不允许研制大 称量,大检定分度数的汽车衡,只是要人们注意,如果 一旦一些影响量和制约因素成为该汽车衡预期工作环 境的正常特征,则在这些影响和制约下,汽车衡应符合 本技术法规计量和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不管是通 过设计使汽车衡能在这些影响下正确地运行, 或是通 过保护使之免受他们的影响。
本文引用的衡器国际技术法规是R76—非自 动衡器计量、技术要求和试验。该国际文件在上世纪 八十年代诞生之日就有了本文的规定内容。进入二 十一世纪,R76进入修订阶段,其2004年12月15
日发至各国的WD revision 工作草案修订版仍未见任何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