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近年来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供生产企业、经营者和立法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参考。
一、引言
电子计价秤以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称量准确、 重量和计价信息可直观显示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商店宾馆、个体商户等领域, 是名副其实的民生计量器具, 深受百姓青睐, 在流通领域具有广阔市场销路。 但其计量是否正确、 产品质量是否过关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也是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为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进一步推动流通领域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宁波市计量行政部门连续多年对该类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笔者结合近5年来监督抽查的结果,简要分析市场流通中电子计价秤的产品质量情况。
二、宁波市场上电子计价秤行业状况
宁波本地产电子计价秤企业较少, 仅为2家,其中1家主要以出口为主。因此,宁波地区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主要是外地企业产品为主, 一般来自上海、 江苏省、 广东省等以及浙江省内金华地区。宁波地处浙江,而浙江又是衡器制造大省,由于运输成本和地域优势, 宁波市场上流通的电子计价秤60%以上产自浙江的金华永康市、 武义县。 这些地方的电子计价秤生产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组装生产为主, 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加强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刻不容缓。
三、 近五年来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抽查情况
多年来, 宁波市计量行政部门持续组织全市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宁波市除了2013年没有进行监督抽查外, 其余5年都对市场在售的电子计价秤进行了抽检。2014年度还分3次开展了监督抽查,5 年中共抽查256批次,其中合格145批次,不合格111批次,合格率为56.6%,详细数据如表1、图1、图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2年电子计价秤监督抽查中,所抽样品合格率仅为27.7%。近年来宁波多次对电子计价秤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强化了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管,依法查处了一批计量违法案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抽查合格率有所回升,2015 年和 2016 年合格率逐渐上升到 68.6%和 78.0%,但总体合格率还是不高。
四、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结果分析
(一) 检验依据及检验项目监督抽查依据国家标准《电子台案秤》(GB/T7722- 2005) 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JJG 555- 1996) 要求开展,检验结果根据 《宁波市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评价规定》 进行判定。检验项目包括说明标志、器件和预置控制器的防护、置零和零点跟踪的最大效果、置零准确度、称量、鉴别力、除皮准确度、除皮、偏载、重复性、回零、计价示值与打印等12 项,具体如表 2 所示。
二) 产品抽检不合格项目的分布情况
从近年来抽查的结果看, 不合格项目主要是
“置零和零点跟踪的最大效果”, 合格率一直较低,而“说明标志”、 “称量”、 “除皮”和“偏载”仅次于其,合格率相对高一些,具体如表3所示。
(三) 几个主要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
(1) 说明标志不合格
主要表现为部分电子计价秤无铭牌, 或者铭牌内具体参数未标注等。
(2) 器件和预置控制器的防护不合格
主要表现为电子计价秤无铅封(封印),或虽有铅封 (封印),但无需通过拆开铅封 (封印),仅通过在键盘上操作就可改变示值,从而增加通过键盘作弊的可能性。
(3) 置零和零点跟踪的最大效果不合格
根据 《电子台案秤》(GB/T 7722- 2005) 和《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JJG 555- 1996) 要求,置零装置和零点跟踪装置的范围,应不大于最大秤量的 4%;初始置零装置的范围应不大于最大秤量的 20%。在近年来的抽查中,部分电子计价秤初始置零装置的范围超过 100%的最大秤量。究其原因,一是制造单位没有正确理解国家标准,置零装置与零点跟踪装置的正向范围和负向范围设置不正确,或者去皮与置零的按键在单片机中产生的中断信号设置不正确;二是制造单位使用质量不稳定的传感器,该类电子计价秤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传感器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称量误差变大。
(4) 称量、除皮、偏载称量、除皮和偏载不合格表现为在某个载荷
点的示值误差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子计价秤出厂检验不严,或是使用了质量不稳定的称重传感器。
五、产品质量不合格因素分析
电子计价秤行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为主,产品相对来说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主要面对的使用场合在农贸市场、个体摊贩等场合用户。市场及用户的需求是越便宜越好,只要能够保证基本的称量使用,甚至把电子计价秤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器具,在一个销售周期结束就更换,对其耐用性、稳定性等没有要求,特别是使用者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使用和购买一些具有短斤缺两的电子计价秤,用来在商品的销售中谋取不当利益,不但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失,也给电子计价秤行业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一直不高,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本身质量较差。造成产品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产企业在生产环节不能始终如一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批量生产的产品有降低质量要求现象;二是不能持续保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时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按照产品标准和出厂检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检验;三是部分企业存在恶性低价竞争,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低价倾销,抢占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虽然近年来计量部门加强了对电子计价秤的结构和主要关键零部件一致性的确认工作,但由于监管困难,部分企业选用的零部件严重背离产品性能和一致性要求。如在传感器、线路板、电池、变压器等关键元器件上存在选用低价产品,降低成本,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四是大部分厂家生产的电子计价秤,在结构和软件上没有多大区别,有一定的通用性,给一些不法经销商、修理人员以及商家,在改变电子计价秤称量性能和欺骗性使用方面有机可乘,也就是产品的技术上存在漏洞;五是目前国家的标准和规程要求过于严格,而大多数电子计价秤使用场合在商店、农贸市场、个体摊贩等地方,往往只注重称量性能。这样使企业在产品定位上处于尴尬的境地;六是销售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在进货渠道上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作为主打产品进行销售,以牺牲质量为前提换取销量,以追求利益为前提,更加拓宽了劣质电子计价秤流通的渠道。
质量意识的高低无疑对电子计价秤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市场抽检的情况看,有不少企业质量意识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企业质量意识比较淡薄,缺乏主动抓质量的意识,被动应付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迫于形势为获证而认证,虽突击过关,但不能保持其质量水平并未真正提高;二是有的企业质量意识还处于较原始的层次,只追求产品勉强合格,不重视稳定性和可靠性质量,把可靠性指标定为保修期不出大问题;三是有的企业在经营思想中质量所占份量极小,质量意识很不牢固,当质量与产量、质量与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的往往是质量。目前一些在市场上流通的电子计价秤,商贩们只要求产品便宜能用就行,使得价格高的、质量好的产品失去市场份额,有“劣币驱除良币”之势。上述质量意识上的缺陷,给电子计价秤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进而影响到整个流通领域的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
六、工作意见及建议
针对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及建议。
(一) 充分认识加强电子计价秤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电子计价秤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建议从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保障民生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电子计价秤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保持对电子计价秤销售环节的高压监管势态。以专项检查工作为契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监管模式,把专项检查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流通领域电子计价秤计量监管工作。
(二) 进一步加强电子计价秤销售环节的计量监管。建议加强对电子计价秤销售企业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验收等制度的督促,落实销售者主体责任,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市场公平交易,防止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三) 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计量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建议利用多种渠道发现违法线索,依法查处销售无证、改装电子计价秤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利用电子计价秤实施作弊、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各类计量违法行为。将电子计价秤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向社会全面公开,对有关违法单位进行曝光,并记入该单位质量信用档案。要结合实际,适时向社会发布计量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公众消费,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
(四) 要进一步加强法制计量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计量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流通领域电子秤监督检查,普及电子计价秤防作弊知识,帮助消费者提高计量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打击计量违法行为的氛围,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利用了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多种媒体对计量作弊、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有效揭露不法商贩和不法分子。积极引导鼓励公众对涉嫌违法的单位进行举报,扩大计量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