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7-06-09 02:31:43

汽车衡远程集中司秤系统

时间:2017-06-09 02:31:43 来源:本站 点击数:719

文章简要介绍了利用 PCI1761 控制器、RFID 读写器、监控设备等对涟钢汽车衡司秤过程进行监控和远程操作,并对被监视目标的计量数据、图像传输到集中司秤房,通过程序自动分配给当班司秤员,使得一个司秤员能同时值守多台汽车衡,实现了汽车衡远程集中司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有效防止司秤过程中由于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作弊现象。

1.引言

目前公司汽车衡主要用于分厂内物质流转的计量及对外贸易计量。以前采用的是一秤一点的计量方式,每一车物料的重量都需要司秤员在现场司秤采集,现有汽车衡不仅点分散,而且条件差,不利于集中管理和监督,计量过程中也易产生人为误差或失误。同时,随着涟钢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衡日益增多,计量任务日渐加重,在现有的计量模式下,势必要不断扩大司秤员队伍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大的需要。不断增加司秤员将带来人力成本大幅增加,计量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然而计量效率难以得到大幅提升。显然,涟钢现有的计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设备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技术手段完善和优化现有计量管理相关业务流程,实现集中计量管控,解决物料计量的紧张局面,满足公司物资流转计量的需求。

2.系统组成

远程集中司秤系统主要由汽车衡、RFID读写器、PCI1761 控制器、电子标签、LED 显示屏及配套集成附件( 如红外探测器、摄像机、打印机等)等硬件构成。它可以通过远程集中司秤中心的计算机对全公司所有汽车衡进行司秤工作。远程集中司秤系统主要可分为以下功能系统。

2. 1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系统在每个磅房部署有 RFID 读写器、RFID天线、车辆检测器和地感线圈等设备。地感受线圈检测到车辆到达后,PCI1761 控制器获取该事件并控制 RFID 读写器读取车辆信息,并发给客户端。系统以控制器为中心,连接读写器、转换器、地感检测器。控制器通过和几种设备的交互来管理整个系统,并将信息反馈到 PC 端。

2. 2 视频监控系统

汽车衡远程集中司秤系统中,我们采用视频卡实现监控抓拍方案,在地磅的前、后、上、下各安装一台监控摄像机。前后摄像机用来抓拍车牌号并存储,与我们的称重系统无缝链接,车号自动识别连入系统,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并配置红外定位设备来确定车辆是否完全上磅; 在汽车衡顶部安装一部监控摄像机用来抓拍车辆中的物资情况。在汽车衡的底部安装一部监控摄像机用来抓拍车辆底部检验是否作弊。

另外视频卡采集到的所有视频录像,可以通过在每一台磅配置一台 8 路视频分配器采集图像信息通过设置传回到远程集中司秤房,对地磅的视频进行集中录像、存储与管理,对秤房车辆过磅及过磅操作人员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录像。

2. 3 红外检测系统

在磅秤两边的边缘各安装一对红外车辆检测装置,红外车辆检测装置所发出的红外线与磅秤边缘对齐。利用红外线收发器对遮挡物检测的原理,可以对过磅车辆进行横向的扫描,以检测车辆是否已经完全上磅。

2.4通行提示系统

红绿交通信号灯为秤房的前端子系统,负责管理汽车衡的通行情况,前端设备主要包含红绿交通信号灯、LED 显示屏和车辆检测器等设备。通过红绿信号灯指挥车辆有序过秤。LED 显示屏及时显示采集到的车号、重量等信息。

2. 5  人机交互系统

安装一台智能司秤终端,触摸显示屏根据业务需要显示相关提示信息,供司机选择; 司机也能通过对讲系统与远程司秤员交流。并通过票据打印机为司机打印相关凭证。

2.6通信系统

包括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实现与信息中心网络连接,进行图像、业务数据等信息的双向传输。

3.系统工作流程

汽车衡上无车时,红绿交通信号灯亮绿灯; 当汽车在驶入秤台过程中,通过触发地感线圈,一旦射频卡进入读写器的有效范围内,该车的有关信息就会通过读写器进入计算机,室外 LED 显示屏显示出该车的有关信息,同时交通信号灯亮红灯示意后面车辆禁止上磅; 红外线探测器和摄像机配合使用,监视车辆是否停靠在指定位置; 如果车辆正常停靠,电子汽车衡的称重信号才能被计算机接收,并将称量值传送至公司计量数据库,同时智能终端自动可打印出相应票据,LED 显示屏及语音对讲系统提示称重完毕。最后,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信息自动化中心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中,方便管理和监督。整个司秤过程,司秤员只需在远程集中司秤房监督过磅及确认相关信息后远程打印相关票据; 如图 1。

交易5.png

系统特点

a.先进性。利用先进的、成熟可靠的信息控制通信技术,保证系统运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b.高效性。原来的每辆汽车货物都要人工录入相关信息,现在则使用 RIFD 读写器直接读车辆上的电子标签,可瞬间将车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司机可以自助计量,以及通过司秤员远程集中计量。计量时间大大缩短,计量和物流效率大大提高。

c.安全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车辆的信息,如: 车辆的自重,车主信息,所拉运的货物种类等等,无需人工干预,有效防止了换牌、偷运、作弊以及车辆在上磅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等行为,避免了因此而所引起的计量失准现象。

d. 低成本。可从原来的每台汽车衡计量点均需人员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值班,到现在多个计量点的集中管理。改变了原来一对一的司秤模式,实现了多对一的计量模式( 既一个司秤员可以同时对多台汽车衡进行业务员处理) ,原来每天每个司秤点至少需 4 人值班,按 12 台汽车衡计算需 48 人,实行集中计量模式后,值班人员减少到 16 人,提高司秤效率 2 倍以上; 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计量效率。

5.结语

该系统自 2010 年 6 月投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计量数据准确,图像传输清晰可靠,控制功能齐全。该系统的投运,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些不足之处,如长拖车过秤时由于车身比秤体更长,导致红外对位装置失去了作用,车辆读卡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并偶尔有误读现象,系统请检单信息与实际请检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就不得不又需要人为干预才能完成司秤工作,人为的主观性会给司秤过程带来新的误差同时降低司秤效率,因此这些不足之处尚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手段,一一予以解决,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完善司秤管理制度,确保汽车衡远程集中司秤系统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