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7-07-15 01:09:31

浅谈电子秤防作弊措施

时间:2017-07-15 01:09:31 来源:本站 点击数:597

谈论日常贸易中经常见到的作弊方法及防范措施。

电子秤作为一种计量器具,由于其准确性好,读书直观也方便 省事,因此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电子秤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的存在一些误差,只要在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电子秤 就可以合格使用,超出允许范围的自然误差可以及时校正。但是一些自然误差是不法商贩为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总是在电子秤上做 文章做手脚,谋取个人的蝇头小利,导致问题秤,让消费者头疼不已, 这样的电子秤的作弊、人为控制称重结果的现象,成为社会的焦点, 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不法商贩用作弊电子秤坑害消费者,作为计量 检定一员就自己积累的一些常识,总结为作弊方法和措施,以供参考。

1.电子秤常见作弊方法

1.1电子秤未置零,空秤状态有底数。观察电子秤显示屏是否 恢复到零位,个别商贩称重前会在电子秤上加一个底数,如果顾客 不注意,就能连同底数与所购物品一起计价,公平贸易正常购物来 说,电子秤未称重之前,即空秤状态电子屏幕显示应该是零,然而 有些不法商贩利用顾客的马虎大意,在秤上预留一定的底数,预留 的底数和购买的商品移动结算费用,欺骗顾客。顾客仔细观察就能 杜绝此类作弊。

1.2 “鱼目混珠作弊方法。一些商贩会将一些价钱便宜的东 西与价格高的东西一起算价。比如买大闸蟹,一些不法商贩就将草 绳扎好的大闸蟹一起称重给消费者,使得草绳卖出了大闸蟹的价格。

1.3遮挡电子屏幕。商贩会用一些手段将电子秤的屏幕遮挡住, 使顾客无法很清楚的看到电子秤上的单价、重量、然后心口开河, 胡乱报重量和金额。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应该要求商贩将电子秤置 于自己可以观察的视线之下,留心电子秤的重量和单价是否和喊价 一致,避免遭受欺诈,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1.4秤体不水平,称重重量虚高的作弊方法。观察电子秤是否 摆放在宽敞明亮的水平台上,使用电子秤是必须放置水平且稳定后 方可称重,然而有些不法商贩故意将商品杂物等堆积在电子秤附近 伺机垫高秤体的一角,使电子秤产生偏载误差达到增重的目的,造 成称量不准。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求商贩将秤体放置水平且电子 秤数值显示稳定后要求商贩称重计量。

1.5将秤盘作为商品一同出售。不法商贩在点支撑置零前,将 秤盘虚放在四角之上,此时置零时未计入秤盘的重量,然而在购物 的时候计入秤盘的重量,将秤盘的重量和商品的重量一起出售,欺 骗消费者。消费者购物的时候细心观察,必要时进行二次称重,就 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

1.6 “峰值作弊法。商贩使用带有峰值按键电子秤时, 称重前将电子秤调到峰值状态,商贩故意将商品重重的丢在秤盘上, 借助冲击力使重量人为的被加大,这时电子秤显示的事称重过程中 的最大值。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识别,消费者可以将商品轻轻的提起, 如果电子秤显示不变,可以确定电子秤处于峰值状态。这时消费者

可以要求商贩调回正常状态,并且轻拿轻放确保称重准确。

1.7改造线路结构,篡改本键功能。不法分子通过改造线路结构, 来改变本键功能,使用该按键时称出的重量可以人为的控制,可多可 少,

这类的作弊方法比较隐蔽,较难发现,因此消费者需要谨慎提防。

电子秤的作弊行为看似影响不大,涉及金额较小,有时是几分 钱的额度,但是违背了公平贸易的精神。针对电子秤的使用乱象, 不仅不要监管部门的大力执法,还需要消费者掌握有关防作弊的知 识,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铲除作弊的土壤,压缩作弊空间,我们 定将迎来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1.8破坏计量器具的作假法。人为的破坏计量器具,电磁设备 干扰,这类的作假方法主要是破坏电子秤的信号输入输出时的准确 性,从而改变计量器具性能而获得所需物质数据

2.电子秤防作弊措施

为了防止不法商家利用电子秤进行作弊,近几年来,行政主管 部门、计量技术机构。电子秤生产企业都在电子秤的监管和反作弊 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市场中仍然存在不少的作弊秤,建议各个 行政主管部门、计量技术机构、生产企业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预防。

2.1对市场上电子秤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登记、统一检定、有 条件的统一购置等。

2.2定期公布缺斤短两的黑名单,进社区、进村镇开展电子计 价秤作弊汇报现场演示,向市民发放防电子秤作弊小经验、计量常 识的宣传手册,从而形成市民自觉监督检查的习惯

2.3生产领域要求电子计价秤企业诚信经营,不制造带有后门 的电子秤,让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2.4电子秤生产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采取技术手段,针对不法商 贩经常实施的作弊伎俩了然于胸,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易于作弊的部 位进行技术性处理,做到无弊可做。

3.结语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这些电子秤作弊方法,有的是因为商贩手脚 动作敏捷,有的是因为改造了电子秤的内部结构,因此,作为非计 量专业人士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防范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一般消 费者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预先在标准的秤上称出随身携带物品的重 量,当怀疑市场上的电子秤有问题时,将这些物品放上去称量,如 果数据有出入,则可初步判断其称重不准,这种办法简单易行,事 实说明也很有效。另外,用于贸易结算的电子秤属于国家强制检定 计量器具,消费者在交易时,可以查看电子秤上是否贴有国家强制 检定的合格标签及有效期。最后消费者要养成索取消费凭据的良好 习惯,必要时可以通过向质检部门举报或向媒体曝光等方法,维护 消费者自己的切身利益。